來到第三課,主題依然環繞數碼音樂串流。在硬件配套與音樂串流服務之反,現在準備為大家聊一下兩個近年的熱門話題,分別是 MQA 編碼,以及 5G 無線網絡會否影響到大家的無線音樂串流體驗?以下就嘗試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對此發表見解。
1) 甚麼是 MQA
MQA,是 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 的縮寫,於 2014 年發表,是一種新型號稱無損壓縮技術,能夠大幅縮減檔案體積。其壓縮效能之大,可以令最高 384kHz 的檔案壓成 44.1kHz 大小,並強調可以完整地「解壓」(或稱為「展開」,下文將解釋原因)。MQA 技術突破之處,在於能夠令 Hi-Res 音樂檔經過壓縮之後,可以經網路串流服務傳送。而且現時部分流動裝置,例如 DAP、對應智能電話的小型 DAC,都支援 MQA,令 Hi-Res 音樂的覆蓋面大幅提高。
2) MQA 與 Bob Stuart
MQA 由英國 Meridian 聯合創辦人 Bob Stuart 所主導的團隊所研發。Stuart 在數碼音頻方面的權威,也是精於心理聲學,而且是音響全才,在數碼音頻編碼到揚聲器設計,都有出色成就。要數 Stuart 對上一項影響業界最深的技術,應是當初應用在 DVD-Audio 的 MLP 音頻壓縮技術,也就是 Dolby TrueHD、DTS-HD Master Audio 編碼的基礎技術。
3) 進入消費市場
由 2014 年公布開始,MQA 已成為業界熱門話題,但一直未化為實際商品。到了 2016 年,Onkyo DP-X1、Pioneer XDP-100R 兩款 DAP 開始支援 MQA 解碼,不過仍舊沒有 MQA 音樂檔。情況在 2017 年初出現變化,因為 TIDAL 開始提供 MQA 專輯,當中又以華納唱片最為積極配合。現在,除了 TIDAL 之外,另一個網路音樂串流服務商 Qobuz,亦提供了 MQA 格式。
傳統音響及耳機市場以外,智能電話亦開始出現 MQA 一詞。2017 年 8 月發布的 LG V30 也支援 MQA。而其他 Android 系統的智能裝置,也可以透過 USB type C 連接 Zorloo Ztella 微形 DAC,進行 MQA 解碼。串流以外,MQA 編碼亦可存在於單獨的音樂檔案,這類經過 MQA 處理的音樂檔,可以在 2L、Onkyo Music 等網站上買得到。將經過 MQA 處理的 16bit/44.1kHz 格式放到 CD,也是一種方法,即是現時的 MQA-CD。
4) 摺疊與展開
MQA 對外宣傳,曾以「摺疊」作為比喻這種技術:將高於 44.1kHz 或 48kHz 的訊息,以近似噪音的形態,「摺疊」到 44.1kHz 或 48kHz 取樣率之內。假如是「對摺」的話,44.1kHz 的 MQA 檔案展開之內,就是 88.2kHz,而且「摺疊」次數不限於「對摺」,因此 MQA 收藏的 Hi-Res 訊息也不會局限於 88.2kHz、96kHz,最高可達 352.8kHz、384kHz。另一項重要賣點,是標榜壓縮後的檔案,可以完整展開成壓縮前的原貌。亦有人指出,MQA 的重點不是取樣率,而是位元深度,即是將 24bit 縮進 16bit。MQA 本身所指的Hi-Res,並非指數碼層面上的「高清」,而是「模擬」領域,所以 MQA「展開」之後是否 Hi-Res,是存在爭議的。還有人解釋,之所以在模擬領域製造高清聽感,是涉及 Bob Stuart 另一擅長範疇「心理聲學」。著名 Hi-End 數碼器材品牌 MSB 的產品設計負責人 Daniel Gullman 則在某個訪問中被問到 MQA,他形容 MQA 近似 HDCD(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而 HDCD 也是一種數碼壓縮技術,將 20bit 位元深度壓至 16bit,再於對應 HDCD 編碼的 CD 機內還原。總之 MQA 的原理,還有不少未能釐清的地方。
5) MQA會變聲?
這不應是疑問句,因為經過 MQA 處理過的音樂檔,就算以不對應 MQA 的 DAC 去播放,同樣都是 PCM 16bit/44.1kHz,聲音亦與原版不一樣,這是已知事實之一,只是有人覺得原版較為好聽,也有人認為經 MQA 處理後音質有所提升。當 MQA「展開」為壓縮前的面貌,例如 88.2kHz,聲音亦可能與經 MQA 壓縮前的 88.2kHz 檔案,在聲音上有差異。另一樣需要注意是,可能進行 MQA 編碼處理的,不限於 Hi-Res 檔案,Red Book 格式的 16bit/44.1kHz,亦可進行 MQA 處理。挪威錄音廠牌 2L,長期在網站提供一些同一錄音的不同規格檔案,供大眾比較當中差異,現在亦提供MQA版本,值得大家花少少時間去下載比較。需要提一提的是,2L 本身的錄音製作規格是 PCM 24bit/352.8kHz,大家可以此作為對比參考。無論如何,MQA 的出現,令網路音樂串流服務可以突破 16bit/44.1 或 48kHz,已經是一項不得了的成就。
6) 5G 對無線音樂串流的影響
5G 流動流動網絡的賣點是高速與穩定。其實現時的 4.5G 已足夠應付 1,411kbps FLAC 串流規格,即是等同 16bit/44.1kHz,也就是現時包括 TIDAL 在內,多個網路音樂串流服務提供的最高規格。不過,雖然4.5G頻寬足夠應該高品質音樂串流,但穩定性依然時有起伏。對於 5G 的期望,第一項自然是穩定性要有明顯增幅。第二項,是希望有串流服務商會提供真正 Hi-Res 的無損壓縮規格音樂,只是這項期待機會頗細。只因現時串流最高固定在 1,411kbps FLAC,不只是家用寬頻的速度問題,單單是串流服務商的伺服器負荷,問題嚴重程度已高於寬頻速度,而且問題不止伺服器負荷,所以不能期望 5G 在這方面帶來改變。
總結:有選擇才有得玩
關於 MQA 的爭議固然不少,不過正如上文提及的,令網路音樂串流服務在 1,411kbps FLAC 規格下傳送 24bit 音樂,已經是一種成就。至於經過 MQA 處理前、後的聲音變化,你是否喜歡,就可以自行作出對比,反正 TIDAL 提供兩個版本,能夠滿足音樂發燒友喜歡「玩」的意慾。經過連續兩篇音樂串流服務相關介紹之後,下一課將回到硬件之上,講解如何將 NAS 這種電腦產品融入音響系統之中。